close
可重複使用
甫獲美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第二名的克里夫蘭醫院(Cleveland Clinic),近日公布了 2017 年 10 項最有潛力的醫療創新科技。評選團隊由 100 位在其研究領域執牛耳的醫師和研究員所組成,在經過多次的討論與攻防戰,最終從 200 個技術提名中選出最具有前瞻性 10 項醫療技術,這些技術並沒有考慮開發廠商的知名度,也沒有標示產品名稱,而是完全以科技創新的程度、治癒或延續生命的潛力作為評選標準。




10. 可讓人體吸收的新型心臟支架(Bioabsorbable Stents)

心臟血管支架挽救許多人的性命,但目前的材料只要置入人體中,血管支架就會永遠留在體內,可能會阻礙血流並導致血栓的發生。因此醫療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希望讓支架在任務完成後由人體吸收。2016 年 7 月,第一支可讓人體吸收的新型心臟支架受到 FDA 的認證,此支架的材料為可溶解的聚合物,當支架置入體內擴張血管,兩年後會由身體吸收。雖然到目前為止只有一款支架經 FDA 認證,但不久的將來市面上將出現更多的新型心臟支架,並且帶來高達 20 億美元的產值。

9. 可自我管理的 HPV 檢測

人類乳突病毒(human papillomavirusm, HPV是許多疾病與癌症的元兇,對女性的健康影響尤其大,幾乎 99% 的子宮頸癌患者都有 HPV 的感染。2017 年科學界將進行一項很有企圖心的計畫,開發可自我管理的 HPV 檢測」試劑,婦女能夠自行檢測,並將檢體寄回給研究機構確認是否有感染 HPV。子宮頸癌防治是聯合國千禧年發展項目之一,目前許多國際組織已在全球進行推廣,期望此檢測試劑能推行大規模的檢驗,並進行後續的防治計畫。

8. 應用於手術上的 3D 視覺化與擴增實境技術

多年來醫師在進行外科手術時多依靠顯微鏡和攝像器材,但大部分的時候仍需要靠肉眼來執行和判斷一些精確的任務,但在怎樣資深的醫師都會有其生理上的限制。過去一年來,兩個最複雜的外科手術──眼科和神經醫學已經開始嘗試新技術,外科醫師不必在手術中長時間埋頭苦幹,而是可以將頭抬起,在儀器建構的高解析度、3D 視覺影像中,以更舒服、有效率的方式執行手術。
此外一些軟體廠商正準備開發擴增實境眼鏡,能顯示人體解剖構造的全像圖,除了用在手術上也能用在教學上,幫助醫學院的學生熟悉人體結構。
shutterstock

7. K 他命(KETAMINE)應於於難治型憂鬱症治療

實驗數據顯示,有 1/3 的憂鬱症患者屬於難治型憂鬱症,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改善病症。通常這類患者會轉而尋求電療或其他更強烈的方式,甚至在一切方法都用盡時,絕望地了結自己的生命。
2013 年,原本惡名昭彰的 K 他命被研究出具有抑制神經細胞 N-methyl-D-aspartate(NMDA) 受體的作用能力,在初步的人體試驗中,70% 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在注射低劑量的 K 他命後,症狀在 24 小時內獲得改善,是首次對難治型憂鬱症帶來如此強烈且有效的實驗結果。自此之後,K 他命扭轉其地位,預期在 2017 年將為這些重度憂鬱症患者帶來一線希望的曙光。

6. 醫療資源快速互通性(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, FHIR)

在大數據年代中,醫療資訊或許是最難整合的領域之一,不僅牽涉到過往的病例、影像照片、醫囑,甚至是保險項目、藥物使用等都須涵蓋在內。但在 2017 年 HL7 國際組織將會釋出一套工具,可作為兩個健康保險系統的「翻譯軟體」,並發展自己的溝通語言。
預計將釋出的第一個版本會著重在臨床數據整合上,像是圖片或藥物,第二版本則會整合行政統計數據,如費用和人口統計資料。除了醫療系統可互相溝通,新創公司和企業家也能藉助此平台建構智慧性、巨量數據分析的科技技術。

5. 自動駕駛的安全與性能

自動駕駛車已成為 2016 年最多人關注的話題之一,但在真正上路前還有許多功能需完善,從碰撞預警到打瞌睡警報等,都是行車安全必須注意到的細節。預期在 2017 年,這些安全技術的討論與研究將會更多,並牽涉到生理反應、神經反射等健康醫療領域。

4. 液態生物檢體/液態切片(liquid biopsy)找出循環腫瘤細胞

你知道腫瘤學家的夢想嗎?希望有一天能避免以主觀的症狀或是組織切片來判斷是否罹癌,如今他們的夢想將成真。血液檢測(液態切片)能偵測到腫瘤細胞的 DAN(circulating tumor DNA, ctDNA),ctDNA 是癌細胞死亡破裂後,其細胞碎片及 DNA 釋放至血液循環中,因此可以從血液中直接取得腫瘤細胞的 DNA。雖然相關的研究還在進行,但研究機構預估此革命性產品將帶來 100 億美元的年銷售額,多知名藥廠也投入資源進行開發搶占大餅。
shutterstock
 

3. 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癌的細胞免疫療法

癌症病童中約有1/3 是罹患白血病(血癌),常見的療法有化療、放射性或是幹細胞移植,如今又有其他選擇──細胞免疫療法。初期實驗證實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機率,甚至是晚期的患者也有機會治癒。
此免疫療法為 CART(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),簡單來說就是將 T 細胞基因重組,強化 T 細胞的功能使其可直接辨識並摧毀腫瘤細胞。CART  技術在一些研究結果顯示,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可達到90% 的緩解率(remission rate),預計此治療方式將在 2017 年提交給 FDA,也將帶動 CRAT 對其他血液疾病的治療研究。

2. 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率的糖尿病藥物

糖尿病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,所引發的併發症更是難纏,據統計有一半的患者死於糖尿病所引發的心血管疾病,然而市面上雖有許多控制血糖的藥物,但卻無法有效阻止併發症發生。
2016 年,一些新藥出現並大幅降低死亡率,其中 Empagliflozin 與 Liraglutide 聯合治療組的實驗結果相當出色。Empagliflozin 可作用於腎臟改善心血管疾病,而 Liraglutide 則對許多器官具有綜合效益,今年六月最新公布的消息指出,Empagliflozin 與 Liraglutide 聯合治療組能讓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從 85% 降至 34.8%。專家預估 2017 年因應更多新的藥物組合與併發症的研究,糖尿病的用藥處方將大幅改變,病人將得到更完善的照護。
shutterstock

1. 以微生物預防、診斷和治療疾病

腸道菌就如同人體的金礦,數以萬計的細菌「棲息」在我們腸道裡面,為我們做工,它們釋放的化學物質除了左右我們的消化,還影響藥物的作用和疾病的發展,難怪有人稱「腸道是人體第二個大腦」。近幾年腸道菌研究逐漸成為熱門領域,一些基因公司轉而研究這類型微生物的潛力,並開發對腸道有益的菌(益生菌),來改善腸道菌種的平衡。
隨著美國白宮於 2016 年 5 月發布了國家型微生物群計畫(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),並投資 1 億 2100 萬美元於跨領域的研究補助,腸道菌成為生醫科技的明日之星指日可待。
(圖片授權:Shutterstock)


--
由 閱讀文分享 於 1/24/2017 12:24:00 上午 張貼在 新聞分享
arrow
arrow

    may8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